首页 > 关于旺康 > 新闻中心

融资难+汇兑损失 民企走进非洲掣肘待解

2019-08-15

从对这个闯荡非洲八年的制造业民营企业主孙坚的采访中,有几大“痛点”感触颇为深刻。

比如孙在制造领域投资超过14亿元的资本,均为自筹,没有一分钱来自银行。尽管孙坚对这点有些自得,但也难掩无奈。

到非洲投资的金融服务瓶颈上,主要是融资难题和面临汇兑损失,这是到非洲投资的民企几乎都会遇到的难题。孙坚在陶瓷工厂和妇幼用品厂均已投产后,又瞄上了非洲市场的水泥需求,但限于资金缺口,筹划了两年,却至今仍未落地。

孙坚的资本自筹模式,集聚的是团队的资本。具体的操作模式是,在此前旺康出海的资金筹集方式中,由孙坚进行前期市场考察和可行性分析,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,再由其和核心团队认缴控股比例资金,优秀员工自愿认缴,完成对新项目的投资,并根据项目进度分期到位。

对于外界担心的资金出海问题,孙坚强调,只要资金出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,投向实体产业,属于国家鼓励的方向,按照外管局要求审批很顺利。

一个可以参考的案例是,此前企业在乌干达的投资,就得到了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的支持,作为国内投资主体所在地的温州商务局还主动为企业沟通外管、银行等部门,使得乌干达陶瓷厂用了不到9个月的时间就竣工投产。

孙坚提醒,企业投资资金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出境。当下各国都加强了反洗钱管理,要求投资资金有合法明确的来源,如果没有获得人民银行的备案,甚至可能被当地没收。

孙坚在非洲的水泥厂初期投入需要4亿-5亿元。近两年,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考察水泥项目,与央企洽谈合作,为水泥项目寻找合适的资金。尽管多家央企表达了积极意向,但囿于央企内部决策流程复杂,目前尚未有进展。

旺康控股执行董事刘速坚主要负责中国境内企业运营。民企资金相对有限,目前的14亿投资已经是企业及合伙人可投资金。“我们看好非洲发展的历史机遇,如果完全等投资回报再投入新项目就会耽误时机。”

非洲当地银行普遍规模小,利率高,汇率又不稳定。从中资银行获得信贷支持也不容易。刘速坚坦言,由于民营企业多是近年开始走出去,在企业架构搭建、金融机构对接方面缺乏经验,而且内部财务、管理也有一些不符合银行严格规范的情况,需要时间整合。

他表示,民企在投资初期就要注意规范,也希望银行和政府能够尽早给予指导。

尽管各地均重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比如目前丝路基金、中非发展基金以及多项支持中非发展的专项资金落地,孙坚们也在期待,走出去的优质民营企业也能分享甘霖。

汇兑损失亦是企业走出去的一大痛点。

毕竟,非洲单一国家市场相对较小,企业多是泛非洲进行扩张。而各国外汇政策不同,汇率波动较大,这是企业经营活动无法避免的风险。企业主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再兑换成当地货币,产品销售后回款当地货币又需要兑换成美元再兑换成人民币回国。几年前,非洲有国家的货币每年甚至贬值20%。

“在非投资企业,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期望是真真切切的。”孙坚们资金出海的汇兑损失在采访中也不忍提起。“企业走出去也需要金融走出去配套。希望中资银行能越来越多带着人民币业务走出去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文章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